审计报告中的暧昧警告或将引发大麻烦

2015-08-11 09:38 | 阅读: 887

来源: 中国会计报 作者: xukun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投资者往往忽视审计人员在其审计报告所附信件中对存疑部分所做的阐述。而这些警告性的表述往往会一语成谶,成为公司财务报表中未来诸多麻烦的预警。

技术术语让人“一头雾水”

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麦库姆斯商学院副教授杰米·施密特与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安·汤普森以及吉斯·彻尔尼曾对2000年至2009年期间的3万多份不合格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进行过分析。这些审计报告都打着符合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幌子,对确保财务报告安全无虞提供合理的保证。

然而,上述学者指出,就在审计人员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给予不合格的认可抑或默认合格时,很多投资者会信以为真。审计人员通常在信函中阐述其审计意见,而这些信函中的解释性语言往往会淹没在其他三分之二的段落中,而恰恰是被忽视的这段话透露出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疑虑。审计人员通过技术术语表达存疑会让不明就里的普通投资者一头雾水。

施密特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审计人员的术语与审计报告之间会呈现正相关关系。而这种正相关关系会导致投资者收益下降、股票价格下降,甚至会因此而产生欺诈或对簿公堂的可能。

研究人员发现,审计人员所出具的包含解释性语言并针对财务报表做出的不合格审计报告要比那些没有附带此类语言的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更容易被重述。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会计评论》在今年的第6期就刊登了有关解释性语言的文章。该文章摘要如下:“正如会计学者所言,解释性语言是审计人员用于强调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的附加措辞。从理论上讲,这些语言不应成为增加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信号。但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为防止上市公司出具带有不合格审计意见的财务报告,审计人员才会被SEC要求用这种解释性语言作为惟一防控风险的可行性沟通机制。”“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错报的及时更正往往会让投资者收益下降,继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施密特说。

解释性语言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解释性语言与错报风险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由能够引起投资者关注的特定语言所影响的。当相关审计报告含有涉及并购、关联方交易、评估应用以及会计准则变化所引起的财务报表不一致或与多个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时,财务报表往往需要重述。正如审计人员在解释性语言上所说的那样,如果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内公布重述报表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其再次遭遇重述的几率高达31%。

上述学者的研究还表明,审计人员会与其服务的客户保持这种积极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可能出具对其客户不利的审计报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审计报告中所出现的解释性语言容易造成审计人员与其客户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也难怪,如果审计报告出现此类解释性语言,那财务报表中错报的风险则真的会存在。

据施密特与其他学者的后续研究发现,即便如此,很多投资者仍表示,他们无视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的这些“注脚”。他们认为,审计报告是标准化的,只包含样板语言。

“我们注意到,如果上市公司股市价格或成交量在带有描述性语言的审计报告公布之后发生变化的话,那我们就会知道投资者对这些报告非常关注了。”施密特说。

栏目: 资讯
标签: 审计报告
编辑: xukun 2015-08-11 09:40